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通知
教技〔200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国防科工委,部属各高等学校: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试行)》自2004年1月1日试行以来,对规范和加强高等学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升实验室整体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推动了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相关部门与高校的广泛认同。经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研究修订,我部决定正式实行该规则。现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七年五月十八日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实验室评估工作,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评估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健全制度,创新机制,以评促建,加快发展,并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条 实验室评估工作贯彻 “公开、公平、公正”和“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的原则。
第四条 评估工作力求精简、高效,重点对实验室总体运行状况进行评价,实行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定性评估为主。主要指标为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见附1)。
第五条 所有通过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两年以上的实验室原则上都应参加五年一次的评估,通过验收但开放运行未达两年的实验室可自愿向教育部提交评估申请并参加评估。每年评估一至两个学科(领域)的实验室。
第六条 实验室评估工作由教育部科技司负责组织与实施。
第二章 职责
第七条 教育部主要职责:组织制订评估规则和指标体系,确定评估任务,制订评估方案,接受评估申请,组织专家评估,发布评估报告,公布评估结果。
第八条 实验室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指导评估工作,组织依托单位和实验室做好评估工作,审核和汇总评估申请材料。
第九条 依托单位的主要职责:做好评估准备工作;审核评估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承担材料失实的连带责任;为实验室评估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十条 参评实验室应认真准备和接受评估,准确真实地提供相关材料,不以任何方式影响评估的真实性。
第三章 评估的程序
第十一条 每年4月1日前,教育部确定当年参加评估的实验室名单,并通知实验室主管部门、依托单位。
第十二条 实验室依托单位或主管部门在实验室评估名单下达后两个月内,向教育部提交经审核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申请书》(格式见附2)。
第十三条 教育部按照当年的评估方案,组织专家评估,评估包括现场考察和综合评估两个阶段,评估专家由学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
第四章 现场评估
第十四条 现场评估按研究方向相近的原则将实验室分成若干组,专家组到现场对实验室进行考察。同一组实验室的现场评估原则上由同一批专家完成。现场评估在申请截止之日起两个月内完成。
第十五条 现场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和评价实验室的运行状况,检查与核实实验室取得的成绩,明确指出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第十六条 现场评估由专家组主持,主要内容包括:专家组听取实验室主任工作报告和代表性成果学术报告、考察仪器设备管理和运行情况、核实科研成果和开放情况、了解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抽查实验记录、召开座谈会和进行个别访谈等。
第十七条 专家组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对实验室打分,并提出现场评估意见,确定小组评估结果。
第十八条 实验室主任报告主要对评估期限内实验室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代表性成果是指评估期限内以实验室为研究基地、实验室聘任人员为主产生的重大研究成果以及重大国内外合作研究的成果。
第五章 综合评估
第十九条 综合评估在现场评估后分学科(领域)进行,采取集中会议评审的形式对现场评估排序前30%和后20%的实验室进行评议。
第二十条 参加现场评估的专家组组长(或副组长)原则上参加综合评估专家组。
第二十一条 综合评估专家组通过听取实验室主任报告和现场评估意见,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对实验室打分,并确定实验室综合评估意见。
第二十二条 实验室主任报告主要介绍实验室的优势和特色,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结合现场评估的情况,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未来的发展规划和设想。所有参评实验室均可旁听实验室主任报告。
第二十三条 综合评估确定本学科(领域)实验室的初步评估结果,原则上综合评估排名前15%的为优秀类实验室,后10%的为较差类实验室。
第六章 评估结果
第二十四条 综合评估结束后,教育部科技司根据专家评估意见和相关资料形成评估报告,并对评估工作进行系统的总结。
第二十五条 评估报告报部领导审核,确定评估结果。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较差三类。
第二十六条 评估结果为“较差”的实验室,将不再列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序列。
第二十七条 连续两次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实验室可通过依托单位或主管部门申请不参加紧接的下一轮评估,结果视为“良好”;连续三次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实验室可申请不参加紧接的下一轮评估,结果视为“优秀”。其他申请不参加评估或中途退出评估的实验室,视为放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格。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评估专家和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第二十九条 评估专家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科学、公正、独立地行使评估专家的职责和权利。
第三十条 实验室评估严格实行回避制度。与实验室有直接利害关系者,不得参加评估专家组。实验室也可提出希望回避的专家名单并说明理由,与评估申请书一并上报。
第三十一条 实验室评估经费由教育部承担。
第三十二条 本规则自2007年5月1日起实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试行)》即日停止执行。
附:1.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2.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申请书
附:1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权重 |
二级指标 |
权重 |
评分 |
研究水平与贡献 |
40% |
总体定位与研究方向 |
5% |
|
承担科研任务 |
15% |
|
创新能力和成果水平 |
20% |
|
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
30% |
队伍建设与团队建设 |
10% |
|
实验室主任与
学术带头人 |
10% |
|
人才培养 |
10% |
|
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
30% |
科研平台 |
15% |
|
学术交流 |
5% |
|
运行管理 |
5% |
|
依托单位的支持 |
5% |
|
指标体系说明:
本指标体系以鼓励科技创新、促进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为宗旨,淡化成果数量统计,营造宽松环境。评估指标包括: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一、研究水平与贡献
1.实验室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含竞争前高技术研究)或基础性工作为主,研究方向明确,重点突出。
2.有较强的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有较高的科研效率。
3.代表性成果
实验室择优提供不多于5项代表性成果。代表性成果指评估期限内以实验室为基地、实验室聘任人员为主产生的重大研究成果以及重大的国内外合作研究成果。成果按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分类,不同类型成果按不同标准评价。提交时注明成果类型、是否需要保密等。
代表性成果包括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发明专利、技术或咨询报告、工程或产品设计、软件或新药、基础性数据库等。各类获奖不得作为代表性成果申报,但可以作为研究水平和贡献的佐证。
(1)基础研究成果
在科学前沿的探索研究中取得系统性原创成果,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在国际公认的优秀期刊上发表高水平文章、出版学术专著、在国际主流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公认并被广泛引用。
(2)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在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中具有创新思想与方法,实现关键技术创新或系统集成,提供科学基础和技术储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在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3)基础性工作成果
基本科学数据、资料和信息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并提供公共服务,为国家宏观决策和维护国家权益提供科学依据。
二、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实验室吸引和稳定高水平人才的措施得力、业绩突出。研究队伍知识、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合作,学术气氛浓厚。实验室主任应是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验室工作,在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术带头人应为本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学术思想活跃,研究成果显著,在国际、国家级学术机构中担任职务,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的比例在全国同行中有明显优势。实验室聘任人员中多数参加了所提交的代表性成果的研究工作。
实验室是本学科领域高水平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培养较多数量的国内外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合理数量的博士后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同行的公认。
三、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实验室是本领域国内的公共研究平台,仪器设备使用率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和共享程度高。鼓励自行研制、改造仪器设备。
实验室坚持开展高水平、高层次和实质性的国内外、室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实验室保持一定数量的流动科研人员,并具有高质量的开放研究成果。实验室定期围绕研究方向发布开放课题,开放课题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国内外同行承担。积极参与国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承办国际性、地区性、全国性学术会议。
实验室规章制度健全,日常管理科学有序。人员岗位职责明确,研究资料完整,环境整洁。实验室具有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学术风气,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
实验室是依托单位内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仪器设备和科研用房相对集中,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在人员、政策、经费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附:2
实验室
所属学科 |
|
实验室
性质 |
基础研究 |
应用基础研究 |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申请书
实验室名称:
实验室主任: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 真:
E-mail地址:
年 月 日 填报
《实验室评估申请书》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 简表
第二部分 工作报告
第三部分 附件
注:在填写前请仔细阅读“填写说明”;
编写工作报告时请参考编写提纲。
简表填写说明
1.代表性研究成果可按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分类。主要是代表实验室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及其对国民经济、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系列工作所产生的重大研究成果。
2.队伍建设栏中“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指实验室固定(正式聘任)人员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学术刊物任职的人数。
3.队伍建设栏中 “团队协作人员比例”指:固定(正式聘任)科研人员中参与代表性研究成果工作的人员所占的比例。
4.人才培养栏中“优秀中青年(≤50岁)”指:在评估期限内获省部委以上正式命名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获得国家三等奖或省部委一等奖以上科学成果的主要完成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
5.开放交流栏中国际合作科研计划指:实验室参与国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项目数。
一、简 表
实验室 |
名 称 |
|
确认日期 |
|
验收日期 |
|
上次评估日期 |
|
实验室
主任 |
姓 名 |
|
出生日期 |
|
民 族 |
|
职 称 |
|
学科专长 |
|
职 务 |
|
最后学位 |
A.博士 B.硕士 C.学士 |
学委会
主任 |
姓 名 |
|
出生日期 |
|
民 族 |
|
职 称 |
|
学科专长 |
|
职 务 |
|
最后学位 |
A.博士 B.硕士 C.学士 |
依托
单位 |
名 称 |
|
主管部门 |
|
详细地址 |
|
代
表
性
研
究
成
果 |
序号 |
成 果 名 称 |
成果类型 |
是否保密 |
第1项 |
|
|
|
第2项 |
|
|
|
第3项 |
|
|
|
第4项 |
|
|
|
第5项 |
|
|
|
获国家(省、部)级奖励:一等 项,二等 项;授权发明专利 项;专著 部;成果转让数: |
承担任务研究经费 |
队伍建设 |
人才培养 |
开放交流 |
依托
单位 |
五年实到总经费 |
国
家
级
任
务
|
前
25
项
重
点
任
务
|
人均
承担
科研
任务
万元/人
|
学术带头人 |
国际
学术
机构任职
|
团队协作 |
优秀中青年 |
博士后 |
博士 |
硕士 |
客
座
人
员 |
学
术
会
议 |
国际合作 |
实验室面积 |
211、985或学校重点建设的经费投入 |
已毕业 |
万元 |
万元 |
占总经费% |
万元 |
占总经费% |
人均 |
国家级任务 |
人数 |
人数 |
人员比例
%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国内 |
国外 |
国
际
性 |
地区、双边 |
全国性 |
科研计划 |
平方米 |
万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总体定位与发展潜力
1、总体定位
请简要介绍总体定位情况,包括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定位,在国内外相同领域实验室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研究方向与实验室代表性研究成果的吻合程度等(限600字)。 |
2、承担的主要任务(选择主要的25项)
序号 |
课题名称 |
编号 |
负责人 |
起止时间 |
经费(万元) |
类别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4 |
|
|
|
|
|
|
5 |
|
|
|
|
|
|
6 |
|
|
|
|
|
|
7 |
|
|
|
|
|
|
8 |
|
|
|
|
|
|
9 |
|
|
|
|
|
|
10 |
|
|
|
|
|
|
11 |
|
|
|
|
|
|
12 |
|
|
|
|
|
|
13 |
|
|
|
|
|
|
14 |
|
|
|
|
|
|
15 |
|
|
|
|
|
|
16 |
|
|
|
|
|
|
17 |
|
|
|
|
|
|
18 |
|
|
|
|
|
|
19 |
|
|
|
|
|
|
20 |
|
|
|
|
|
|
21 |
|
|
|
|
|
|
22 |
|
|
|
|
|
|
23 |
|
|
|
|
|
|
24 |
|
|
|
|
|
|
25 |
|
|
|
|
|
|
注:请依次以“973”计划(973)、“863”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和重大、创新研究群体计划、杰出青年基金、重大科研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防重大、国际合作、省部重大科技计划、重大横向合作等为序填写,并在类别栏中注明。课题负责人不是本室固定(正式聘任)人员的课题不填报。
3、发展思路与潜力
请简要介绍实验室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今后五年的建设目标、发展思路和保障举措等(限600字)。 |
三、研究水平与贡献
1、代表性研究成果简介(选择5项成果,每项单独填写1页)
代表性研究成果名称 |
基础类或
应用基础类 |
完成单位
署名排序 |
本室固定
人员参加数 |
是否
保密 |
|
|
|
|
|
请简要介绍代表性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主要的科技创新贡献、国内外影响的主要佐证(限600字)。
另:请将每项代表性成果的简介及其相关成果的复印件、英文翻译件、成果水平和影响的证明材料等装订成册,附在申请书后一并上报。 |
2、主要研究成果(限填25项)
序号 |
成果类型 |
成果名称 |
完成人 |
刊物、出版社
或授权单位名称 |
年、卷、期、页
或专利号 |
他引次数
或出版数量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4 |
|
|
|
|
|
|
5 |
|
|
|
|
|
|
6 |
|
|
|
|
|
|
7 |
|
|
|
|
|
|
8 |
|
|
|
|
|
|
9 |
|
|
|
|
|
|
10 |
|
|
|
|
|
|
11 |
|
|
|
|
|
|
12 |
|
|
|
|
|
|
13 |
|
|
|
|
|
|
14 |
|
|
|
|
|
|
15 |
|
|
|
|
|
|
16 |
|
|
|
|
|
|
17 |
|
|
|
|
|
|
18 |
|
|
|
|
|
|
19 |
|
|
|
|
|
|
20 |
|
|
|
|
|
|
21 |
|
|
|
|
|
|
22 |
|
|
|
|
|
|
23 |
|
|
|
|
|
|
24 |
|
|
|
|
|
|
25 |
|
|
|
|
|
|
注:请依次以论文(国外)、论文(国内)、专著或其中章节(外文)、专著(中文)、专利(外国)、专利(中国)为序分别填报。非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不填。研究生、博士后等非本室固定人员完成人用斜体字表示。所有成果必须是署名为实验室的成果。
四、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1、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带头人
序号 |
姓名 |
学位 |
年龄 |
在国内外学术机构任职情况 |
国家级人才计划等荣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学术机构任职包括学会负责人和执委、刊物主编和编委等,请按国际、国家级顺序依次排列。
2、队伍结构与团队建设
序号 |
姓 名 |
性别 |
年龄 |
最后
学位 |
所学
专业 |
现从事
专业 |
技术
职称 |
在实验室
工作期限 |
团队
协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请填写所有固定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2)如果获得各学位的专业不同,请在“所学专业”栏中填写所有专业。(3)“在实验室工作期限”栏中填写每人实际在实验室工作的起止时间。(4)在“团队协作栏”中填写“是”:实质性参加了至少一项所提交代表性成果的研究工作(以署名为准);“否”:没有参加所提交代表性成果的研究工作。
3、人才培养
类 别 |
在 读
(人) |
已毕业
(人) |
发表论文和获奖情况 |
博士后 |
|
|
|
博士生 |
|
|
|
硕士生 |
|
|
|
其他 |
|
|
|
注:已毕业人数、发表论文、获奖(如优秀博士论文)是指评估期限内的情况。 |
请简要介绍吸引和培养国内外优秀中青年人才的情况(限300字)。 |
五、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1、开放交流
(1)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从事
专业 |
技术
职称 |
来自
国家 |
工作单位 |
在实验室
工作期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在“实验室工作期限”栏中填写每人实际在实验室工作的起止时间。
(2)承办大型学术会议情况
序号 |
会议名称 |
主办单位名称 |
会议主席 |
召开时间 |
参加人数 |
类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请按全球性、地区性、双边性、全国性等类别排序,并在类别栏中注明。
(3)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请列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主要活动,特别是参与国际重大科研计划的情况。(限300字) |
2、运行管理
请简要介绍实验室内部规章制度建设、日常管理工作、学术委员会作用,实验室科研氛围和学术风气、有无违反学术道德的事件发生,依托单位是否给予实验室独立的建制、相对集中的实验室用房、充分的人事和财务自主权、重大专项经费支持等方面的情况。(限600字) |
3、仪器设备
请简要介绍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开放和共享程度,功能开发,研制新设备和改造旧设备等方面的情况。(限500字) |
六、审核意见
实验室承诺所填内容属实,数据准确可靠。
数据审核人:
实验室主任: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依托单位审核意见
依托单位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主管部门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评估机构形式审查意见
审核人:
年 月 日 |
《实验室评估申请书》填写说明
1.实验室所属学科按二级学科分类;各实验室需认真研究确定实验室性质,并在封面相应栏下划ü。
2.申请报告中各项指标只统计评估期限5年内的数据(如:2004年实验室的评估期限为1999年至2003年)。
3.实验室确认日期指对原国家教委开放研究实验室确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日期;验收日期指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验收时间。
4.地方所属高校主管部门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承担任务
(1) 承担任务分两种情况填报,在项数后括号内加脚符(a)或(b),不加者视为(b)类。
(a)类指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为实验室固定人员;
(b)类指实验室固定人员为一般参加者。
例如:若有3项国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其中2项负责和主要承担者为实验室固定人员,另外1项为一般参加,则在相应栏内填“2(a),1(b)”。
(2) “863”计划、攀登计划、国家攻关计划均按3级课题计算;“973”计划(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按2级课题计算;国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专项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省部委等下达重大(点)计划按课题数计算。
(3) 其他指前面未能包含的国家级或省部级任务。
(4) 以上所有任务以合同书或批准书、协议书为准。
5.实到经费:指评估期限内实验室实际到位的研究经费、运行补助费和设备更新费。
6.研究成果
(1) 研究成果(包括获奖、论文、专著、专利、鉴定、技术转让等) 。 分三种情况填报,在项数后的括号内加脚符(a)或(b)或(c),不加者视为(c)类。填报时不得重复统计。
(a)类指本实验室固定人员或博士后、研究生为成果的第一完成者;
(b)类指本实验室固定人员或博士后、研究生为成果的第二或三完成者;
(c)类指本实验室固定人员或博士后、研究生为成果的一般完成者。
客座人员研究成果在署名本实验室名称前提下,视为固定人员情况填报。
(2) 国家级奖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国际科学技术 合作奖等四类。部委(省)级奖指部委(省)级上述相应系列奖。
(3) 一个成果若受两级奖励,填报最高级者。凡在国外发表但未署国内单位名称的论文与专著不得统计;凡未正式批准的奖励、发明专利及未正式发表的论文、专著不得统计。
(4)专著指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研究生专业教材,不包括译著、实验室年报、论文集等。
(5)某些行业批准的具有知识产权意义的国家级证书(如新医药、新农药、新软件证书等)视同批准发明专利填报。国内外同内容专利不得重复统计。已鉴定成果指按科技部规定组织评议鉴定的研究成果,需附有效鉴定证书。技术转让需附合同或有效证明。
7.队伍建设
(1) 固定人员指实验室正式聘任的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支撑和管理的人员。
(2) 流动(客座)人员指来实验室从事合作研究或进行开放课题研究的人员,来室使用仪器但不参加实验室研究等人员。
8.人才培养
(1) 研究生(含委托代培、联合培养研究生)在读指评估期限内在读研究生人数之和。
(2) 已毕业研究生指评估期限内研究生毕业的人数。
9.学术交流情况
(1)主办(含联合主办)学术会议指由主管部门或全国性一级学会批准的学术会议。
(2)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栏填写实验室固定人员、在站博士后和在读研究生代表本室参加会议并均有论文的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