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医学院学风建设优秀科学家和团队系列介绍二:刘健教授与认知功能障碍分子机制及临床研究创新团队
发布日期:2013-09-27 作者: 来源: 点击:
认知功能障碍分子机制及临床研究创新团队简介
本创新团队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从事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的研究,是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优势研究方向之一,主要从基础(分子发病机制研究、血管解剖)临床防治多方面相结合来从事该病的研究。在临床诊疗研究团队的成长过程中,集合贵阳医学院神经外科与神经内科、影像科等科室的优势,由刘健教授领导团队的发展。本团队在获得“国家十一五”、“国家十二五 ”攻关项目子课题、“西部之光”基金、中央保健基金、贵州省省长专项资金、贵州省科技厅自然资金等10多项省部级资金项目资助下从建立动物模型针对脑血管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理、胚胎和成人尸头的血管解剖结构、血管影像特征等基础研究和临床微创治疗方法和治疗方法的个体化设计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在贵州省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的临床、科研工作:本团队基础研究部分依托于贵州省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亦是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和贵阳医学解剖教研室、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神经外科显微实验室进行研究,《颅底动脉解剖影像特征的量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脑动静脉畸形的三维影像特征和对栓塞治疗的评估》发表在《中华外科杂志》;《3D-DSA and emb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VM》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载脂蛋白(a)[Apo(a)]五核苷酸重复序列(PNR)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发在《中华神经病学杂志》;研究成果“脑卒中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微创治疗探讨”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2008年),“脑卒中临床微创治疗技术的转化应用”贵州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二等奖1项(2010), “超滑微血管内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2002、2005年),多篇论文获贵州省、市优秀学术论文奖项。临床上本团队在省内率先开展血管内神经介入、缺血性脑卒中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和显微外科锁孔手术工作,实现了省内神经系统疾病血管内治疗史上零的突破,近年团队还开展了颅内巨大动脉瘤介诱导式栓塞,神经导航系统和神经内镜辅助治疗颅内各种病变显微手术、颈内动脉剥脱术对脑血管病、颅内肿瘤和颅脑损伤病人的诊治近万例。尤其在血管内介入治疗和显微外科、锁孔手术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为以后脑血管病的进一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成功诊治脑血管病患者2000余例,并取得很好疗效得到患者家属及社会各界的较好评价,大大提高了我省脑卒中的诊断的准确率、治愈率,降低该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减轻了患者家庭、国家、社会的精神和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