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单位完成的下列项目拟申报2021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特进行公示。公示期: 2021年 04 月 19 日至 2021 年 04 月 29 日,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向 贵州医科大学科技处 反映。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胡老师,13984881246
完成单位(盖章):贵州医科大学
2021年04月19日
附: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颅内血肿脑立体定向微创精准治疗体系的创建暨临床推广应用
申报奖种:华夏医学科技奖
完成单位(含排序):贵州医科大学,北京万特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陕西威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完成人(含排序):任思颖,邓进,伍国锋,王丽琨,黎辰,毛远红,宋安军,杭航,李靖萱,刘文杰,唐欣
项目简介(600—1200字,与申报推荐书“项目简介”一致):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与申报推荐书“主要知识产权证明情况表”)一致)
1.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中国是全球脑卒中负担最重的国家(Circulation, 2017)。脑卒中目前已高居中国居民死因的首位(Lancet, 2019);脑出血是死亡率最高的卒中类型,是中国成人致残的第一位病因,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本项目在国家级(1项)、省级(4项)及市级(2项)基金资助下,历时13年,由贵州医科大学及两家公司共同完成。项目组从脑出血立体定向微创精准治疗体系的研制、脑出血微创术后血肿扩大的影像学预测指标、立体定向微创技术治疗脑出血的理论基础等多个环节进行了研究。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研制脑立体定向设备及微创颅内血肿穿刺针,建立脑出血立体定向微创精准治疗体系并推广应用;
(2)探讨脑出血微创术后血肿扩大的影像预测指标并用于预测容易发生术后再出血的高危患者;
(3)探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机制及靶向药物,为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技术治疗脑出血提供理论依据。
3.创造性及先进性
(1)技术体系创新:项目组研发了头颅表面标记平面定位立体定向仪及其定位方法(专利号:ZL 2014 1 0392354.5)、多功能体部立体固定定位系统(专利号:ZL 2007 2 0085704.9)、颅内血肿穿刺针(专利号:ZL 00 205976.2)、定向穿刺引导仪(专利号:ZL 2020 2 0142396.4)及一种定位穿刺导向仪(专利号:ZL 2020 2 0142386.0),建立了脑出血立体定向微创精准治疗体系。项目单位及推广应用单位采用该技术体系治疗脑出血患者万余人,重症脑出血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从48.1%下降到18.2%),存活者重度致残率从14.9% 降低到2.8%。
(2)指标体系创新:该项目建立了脑出血微创术后血肿扩大的CT预测指标,提出“混合征”、“黑洞征”是独立预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血肿扩大的可靠CT影像学征象。
(3)理论体系创新:
1)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技术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对大脑皮质脊髓束的影响,证明血肿清除后皮质脊髓束受压恢复,患者肌力改善;
2)脑出血后6~12h 是实施微创手术的最佳时间窗;
2)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显著降低脑组织谷氨酸含量、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含水量,减轻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
(4)急救体系的创新:建立以院前急救、急诊科为主导的无缝衔接脑出血绿色通道救治理念,引入“微创”技术,按“先救治后缴费”的原则,简化就医流程,辅助检查一律进入“快车道”,真正落实“时间就是大脑”的脑出血抢救理念。
项目实施期间,举办培训班68期,培训医生12000余名,项目成果在3200余家医院得到应用,治疗患者140余万人,大幅度降低了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很多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发表论文81篇,其中SCI论文29篇,北图核心13篇;主编及参编专著5部,参编共识或技术规范4部,举办全国性会议14次,在国际会议交流项目成果10余次;培养硕、博士研究生及进修生100余人,培养了省管专家、政府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二三级教授等高层次人才;研究成果为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微创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项目引领了我国脑出血微创治疗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查新机构鉴定该项目提供的查新点在国内外未见类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