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和创新群体简介

发布日期:2023-11-06    作者:     来源:     点击:

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和创新群体简介

1951年我院孙世镛教授为神经外科的创建打响了第一枪,1956年在于世英教授的努力下成立了神经外科专业组床位仅12张,以吴若秋教授为代表的医务工作者踏着艰难的步伐于1970年在全国较早开展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1977在吴若秋教授等老前辈的探索下,西南地区首先开展脑血管搭桥术,并多次受邀在美国、欧洲及日本进行学术宣讲,1978年“脑动脉搭桥研究”获省科学会奖。1990万登济、李健龙教授主持神经外科工作1998年刘健副院长兼神经外科主任带领全科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2015年杨华主任(二级教授贵州医科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主持神经外科工作,在向欣教授(副主任)、出良钊教授(副主任)等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发展壮大目前神经外科具有一支高水平的人才团队梯次,现有医护人员135人,其中医生、技师46人,正高职称11人(两人为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省管专家、专业学术团体全国副主委、常委、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副高职称9人,博士16人,在读博士13人、硕士10博导4人、硕导7人。神经外科分两个院区共5个大病区开放床位数235张(20张为NICU),业务方面分为个亚专业组,分别为:神经血管组长:向欣教授、放射治疗组出良钊、神经肿瘤组组长:李玉明教授、颅底肿瘤组组长:董明昊教授、脊髓脊柱组组长:韩锋教授、神经内镜组组长:陈益民教授、神外重症组徐卡娅教授)、贵安综合专业组(组长:向欣教授兼)解决神经外科临床问题,年手术量3000台。硬件设备有进口的手术显微镜、神经内镜、手术机器人、DSA、PET、神经导航等其中1台双C1台移动CT,拥有2间复合手术室、伽马刀中心。并依托有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国家卫健委神经外科进修与培训基地、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五星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卒中中心培训基地、脑卒中动脉取栓技术培训基地、贵州省外科人才培养基地、贵州省重点学科、贵州省重点专科、贵州省重点优势学科、贵州省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贵州医科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贵州省神经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级分中心培育对象、贵州省神经外科暨神经介入联盟发起单位、3D血管模拟介入平台等平台。教学工作以本科为基础,硕士博士研究生为培养目标,进修生为临床业务骨干的培养模式为省内乃至全国培养实用型高级人才。已培养博士生20余名,硕士生200余名,近5年来培养规培生300余名、进修生80余名,许多已成为我国地、市级神经外科骨干,并带动当地医疗水平的迅速发展。并积极参与新冠肺炎抗疫工作、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中国志愿医生、义诊等相关工作。科研工作硕果累累,曾经参与九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863重大课题研究、中央保健基金、EAST、ANGLE、BAOCH及Direct-MT等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其中BAOCHDirect-MT项目作为参与者将研究成果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2023年2月10日,任泽光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我院神经外科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影响因子IF=176.079)发表其与天坛医院合作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发病24小时内前循环大核心梗死患者取栓的获益性,为这部分患者适应证的拓展提供了循证依据,此类患者也将因此有更多机会通过取栓治疗获得更好的预后,为这部分患者的救治带来福音。任泽光教授作为独立主编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完成了作为《八个动脉瘤:脑动脉瘤栓塞治疗手册》,并在Springer出版社出版。

 

[1] [2] [3] [4] [5] [6] [7] 下一页